一個人開始衰老的4個跡象
2019-11-27
來自:
網絡
瀏覽次數:993
如果說長大是一件讓人掃興的過程,那么衰老則是一件讓人惶恐的事情。70歲的周國平先生,被成為是“頭發花白的中年人”。他在《歲月與性情》中說:“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年齡,心態和神態讓我自己顯得年輕,如果不是這樣,人們就會看到我這張比較蒼老的臉”。人無法左右自然的衰老,但很多時候我們卻是未老先衰,雖然年輕,卻和一個老人沒有任何區別。所謂20歲老去,70歲才埋,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。如果你在未老的時候封閉了自己的心境,那么你就徹底的廢了,淪落為生活的奴隸。
獲得共和國勛章的袁隆平先生,剛剛過完90歲生日。他在湖南農業大學心生開學典禮上說,他有兩個夢想,就是禾下乘涼夢和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,所以不能躺在功勞簿上,還得繼續干活。這是一個“90后”的人生態度。
王耳朵先生說:“穩定其實就是不穩定。真正的穩定不是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,而是你足夠強大,走到哪里都有飯吃?!?/span>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似乎都是,努力學習然后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,再然后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,從此以后每天朝九晚五,簡單舒服地過著小日子。在人生這艘大船上把所有的風險都規避掉,一眼就望到了盡頭,這不是衰老又是什么呢?很佩服一些人破釜沉舟的勇氣,更佩服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挑戰。勇于打破,追求全新的自我,還是穩定地衰老下去,這都與別人無關,如果你選擇穩定地混日子,那么就已經開始衰老了。真正的衰老源于一個人的抉擇,當一個人封閉心扉,不再追求美好的事物,那么他再也找不到生活的樂趣了如果你停止學習,不再渴望旅行,那么就已經開始衰老了。“我們旅行的目的,從來不是個地理名詞,而是為了要習得一個看事情的新角度。我認為衰老的開始,不是眼角的皺紋,也不是頭上的白發,而是一個人開始越來越難以接受新觀點和新事物?!?/span>一直走在路上的人,見識一定是超群的,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。作家三毛說:“生命不在于長短,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過,生命不在于長度,而在于持續學習的廣度。”三毛的一生都在學習游歷,從故鄉到撒哈拉,到歐洲,再到中南美洲,最后又回到祖國,一共54個國家。正是這些經歷讓她的寫作有了足夠的素材,讓她的“生命”無限延長。雖然這一切都不是我們想要的,可我們卻在無形中讓這種狀態持續。知道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,可嘴巴難管雙腿難邁,這不是衰老是什么?“不要小看一個能夠長久保持優美身材的人,這通常是一個頑強和很有自制力的人,也是一個不向衰老屈服的人?!?/span>追求美,管理好身材,是為了抵抗衰老,讓自己活得更滋潤,讓自己在人生中有更多的機會。小和尚和老和尚出來化緣,走到江邊,見到幾只逆水而游的魚。小和尚說:“這魚真傻,逆水而行多費力,多辛苦?!?/span>老和尚笑著說:“可他們在享受快樂,你看到那黃葉了嗎?”老和尚指著漂流的黃葉說:“只有死去的東西,才會隨波逐流。”如果一個人開始隨波逐流,不再有自己的主見,那么他的心也已經死了,隨之而來的就是衰老。在生命中喪失自我,是很可怕的一件事,任何時候你都不能丟掉自己的主見,也只有這樣才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。當你還樂意挑戰新鮮事物、努力學習,對旅行還有渴望,在管理好自己身材的同時依然會有主見,那么衰老也會遠離你。愿你做一個永遠不會“衰老”的人。永遠都能用45度角仰望天空的明媚憂傷。